小提琴音准问题系列二:练琴与培养内心听觉两手抓


上篇说到,如果小提琴学员具有内心听觉能力,那么心中就有了一个范本,练习时有明确的标准,碰到不准的音,自己也可以纠正。所以小提琴老师都会让琴童去学习视唱练耳,或者在自己的教学中穿插这方面的练习。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,建立内心听觉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。要想依赖内心听觉解决音准问题,在练琴的初期还不具备这个基础。

那么,在小提琴的初学阶段,应当如何把音拉准呢?我们先分析一下目前常用的方法:

1. 指板上贴胶布

2. 对着校音器练琴

3. 用钢琴、电子琴校对音高

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问题。

贴胶布简单易行,但并不能很精确的确定指位,拉出来的音偏差几十音分也是可能的,这种模糊的音准反过来会干扰内心听觉的养成,音符对应的音高形不成稳固的记忆。

另一方面,贴胶布会让初学者过度依赖视觉而放弃对听觉和左手手感的依赖,也抑制了内心听觉能力的养成。

而后两种方法,实践的难度比较大,业余学员能坚持使用的很少。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能坚持把小提琴学下去的人总是极少数。

那还有没有办法呢?想想那些音乐神童,他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下成长的?他们从小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,或许在他们学琴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音准标尺(绝对音高)。学琴的时候,他们拉错的每一个音,会被家长立即纠正,他们是在一种对错误零容忍的环境下长大的。一旦有错音或者偏差较大,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很难受,难以容忍,必须马上纠正。

如果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音乐世家的成长环境,相信他们的内心听觉、音准能力也会很快建立起来。

而大部分孩子,既没有能纠正他们错误的家长,又没有自我辨别能力,应该怎样练好琴呢?

拉琴与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应该相辅相成,共同成长。想象一下,如果运用科技手段赋予家长和琴童精确分辨音高的能力,像一个陪练随时陪伴着小提琴学员,给学员提供一个对错误零容忍的环境,需要的时候立即给出示范,同时还辅以视唱练习,学员既练好了琴,精准的琴声又促成了内心听觉的养成,那么学员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,拉琴技艺与内心听觉能力实现了共同成长。

具体如何操作?请看本系列文章下一篇:小提琴AI陪练